登录 注册
首页 医学教育 资料学习 风湿病标准化管理-检测
图片790*270

风湿病标准化管理-检测

阅读(199)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

一般来说,不同的风湿病其关节受累的部位及疼痛的性质也不一样,并且关节酸胀、疼痛具有随天气季节变化的特点。如风湿热通常表现为膝、髋、踝、肘、肩、腕等全身大关节游走性的疼痛,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腕、掌、指、趾等小关节的对称性持续性肿痛,且休息后加重。

1.png

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出现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的关节、肢体、腰部等受累部位僵硬感及疼痛感,关节肿胀和压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还可造成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伤,包括脑、眼、心脏、肺、肾、皮肤、血液和神经系统等。

当患者反复出现手、腕、足等关节肿痛症状,可伴有晨僵、乏力、低热、肌肉酸痛、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风湿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和多脏器,详尽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病史包括发病年龄、性别、家族史、发病过程等,体格检查除一般内科系统体格检查外,还应进行皮肤、肌肉、关节脊柱的检查。如蝶形红斑多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眶周紫红色斑、双手关节伸面皮疹提示皮肌炎。肌肉检查主要是压痛点判断及肌力、肌肉萎缩等。关节检查的要点在于受累关节有无红肿、胀痛、压痛,以及关节、脊柱活动度是否正常。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如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低、蛋白尿都可能与风湿病相关。血沉、C反应蛋白、球蛋白定量、补体的检查对于诊断及病情活动性的判断很有帮助。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活动伴随炎性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的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时常伴随补体C3、C4的下降。

2.png

2.自身抗体检测

风湿病患者的一大特点是可产生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因此自身抗体的检测能为诊断提供极大帮助。目前应用于风湿病学临床的自身抗体主要有抗核抗体(ANAs)、类风湿因子(RF)、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磷脂抗体(APL)、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谱、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等。

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检测

与有中轴关节受累的脊柱关节病密切关联,如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阳性率为90%,亦可见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脊柱关节病。

4.关节液检查

可通过关节腔穿刺获取关节液,关节液的白细胞计数有助于鉴别炎性、非炎症性和化脓性关节炎。此外,在关节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或细菌涂片培养阳性,分别有助于痛风性关节炎和感染性关节炎的诊断。

3.png

影像学检查

1.X线

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可发现软组织肿胀及钙化、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关节侵蚀脱位、软骨下囊性变等改变。对骨骼受损或增生病变一般显示清楚,但由于影像重叠,早期细小病变不易看清;对滑膜,关节囊,软骨,半月板,韧带则不显示。

2.CT

是观察骨关节及软组织细小病变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测有多层组织重叠的病变部位,如骶骼关节、股骨头、胸锁关节、椎间盘等,比X线敏感性更高。

3.核磁共振(MRI)

对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具有比X线,CT更高的分辨率。对骨、软骨及其周围组织,包括肌肉、韧带、肌腱、滑膜,有其特殊的成像,因此对软组织和关节软骨损伤、骨髓炎、缺血性骨坏死及早期微小骨破坏等是灵敏可靠的检测手段。

4.造影

关节造影:一般用过滤空气或有机碘溶液,也可同时使用两种,称为双对比造影。可以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滑膜和韧带等结构。对关节内病变的诊断很有帮助,多用于四肢大关节。

血管造影:分为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对大动脉炎或血管炎的诊断很有帮助。

5.关节镜检查

可以直接观察关节内各种组织的病变,特别是对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

6.活体组织检查

对诊断困难的病例,此种检查,可以协助确诊。如皮肤,唇粘膜,肾,肝,关节滑膜,血管,肌肉,骨,软骨等。有时还要作免疫组化染色。

7.同位素骨扫描

对鉴别骨瘤(原发或继发性),骨髓瘤有很大帮助。

8.超声波检查

对关节囊,软骨,滑膜厚度,积液情况可以判断。

33.png

风湿病在临床中表现复杂多样,有的相同病种的患者之间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而有的不同病种之间的患者却又有许多共同临床表现,诊断颇具难度。因此要建议出现上述表现的患者尽早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为后续规范治疗奠定基础。




热门标签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