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基层之声 地方动态 【河南】郑州医院试水“家庭医生” 举步维艰到底难在哪

【河南】郑州医院试水“家庭医生” 举步维艰到底难在哪

2016-11-17 阅读(3544)

1.png

“家门口”看病方便,但还是有不少人喜欢往大医院挤

 

1.png

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政策是每次重大纲要及指导意见必提的话题,也是今后在实施中不能动摇的主要改革方向。

“家庭医生”普及,市民以后在“家门口”看病收费低,报销比例高。2020年,郑州要实现“家庭医生”全覆盖。

政策好,可容易实现吗?河南商报记者连日来走访了郑州“首吃螃蟹”的“家庭医生”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看看当前的发展状况。


  【新政】

  郑州医院试水“家庭医生”

  引市民点赞

  “我要为‘家庭医生’点个赞啊,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星。”昨日下午,郑州市阳光四季园社区,70岁的王彦芬拉着郑州市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宋培青的手不愿撒开。

  王彦芬有严重的心脏病,光120都报诊了14次,“平时需要吃各种药,做检查,我不懂了就找宋医生。”

  78岁的姜敬宜伸出大拇指不住地点赞,她心脏不好,经常不舒服,会喊医生来家。“去大医院,挂号、排队,时间都浪费了,有了‘家庭医生’就是方便。”

  两位老人口中的“家庭医生”,是从今年1月起,作为郑州市卫计委医联体分级诊疗的试点单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与郑州市康复医院、郑州市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启动的“1+1+1”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

  郑州市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宋培青、护士胡艳兰,和郑州市康复医院医生刘玉清、郑州市中心医院医生孙漾丽,共同组成了“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两位老人所在小区的医疗服务工作。整个郑州市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家庭医生”10位,截至目前,签约4000余人。


  【问题】

  市民怕一签约就被束缚

  “家庭医生”难推广

  郑州市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启动签约的,之前一直在做各种准备工作。

  薛宗贵从签约项目启动就到中心来了,他也见证着签约项目进行中的每一个变化。

  刚开始,太难了,“这应该是一个认识的问题,老百姓总会觉得太麻烦,我有病就去找你,你没事别来找我。”薛宗贵有些无奈地笑着说。

  除此之外,在薛宗贵看来,老百姓不想签约,还有些是怕一签约就被束缚,“这个我们就不断征求意见,不断改,给大家的协议上,主要是约束医生,几乎没有约束老百姓的条款,唯一的就是希望他们如实填写自己的身体状况。”

  最开始,他们没有直接提签约,不让进门,就在小区里摆个台子,一遍又一遍告知居民,自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为老年人测血压、测血糖,慢慢地接触。

  今年5月份,签约一启动,第一批就签了3000多人。

  人一多,他们赶紧把项目停下来了,“不敢再继续签约了,签约很容易,但是,签约之后的后续服务得保障。”

  按照郑州市的目标,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范围在1000户,最高不超过1500户,也就是说,应该在4000到5000人。

  薛宗贵说,他们这个团队一共10个人,2个人一组,要负责整个辖区5.4万人医疗卫生问题,多年来基层全科医生资源一直不足,目前的工作量都是“超负荷”。


  【探因1】

  社区医院医生力量薄弱

  设备不到位

  一般来说,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需要涵盖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而其中最不容易的,就是医疗服务。

  在许多市民看来,社区医院是社区医院,大医院是大医院,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其实,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大医院当“靠山”,这里的基层医疗人员多来自医院本部。

  郑州市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就来自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薛宗贵说,因为有了医院这个“大后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了很多支持。

  但社会上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好医生都不愿意留在基层,大家都想往更好的大医院、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去。”薛宗贵坦言。

  河南商报记者走访了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基层留人难的问题,大家将原因更多地指向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不高、职称评定难、发展空间小。

  薛宗贵举了一个例子,郑州市中心医院的一位专家,平时门诊病号爆满,一到基层坐诊,一天也就两三个病人。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市民不去基层,除了跟专家有关外,还有硬件设施,例如患者需要做检查,在这里可以做CT、拍胸片,但如果要做磁共振,还得去大医院。“谁也不想那么麻烦,都希望一步到位。”

  也有社区服务中心医生说,本身中心缺乏病床等设施,对于一些想从上级医院转诊下来的患者,也没法给提供床位,“目前只能做到看常见病。”


  【探因2】

  医保覆盖面不大

  基本药物缺乏

  河南商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只能报销市医保。

  “我们目前运营起来都是赔钱,工资、奖金都没有,如果办理区医保和省医保,用的人很少,每年还要交一笔维护费,我们很难做到。”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说。

  目前,医保方面,病人要在基层结算后才能转入大医院治疗,反之亦然,双向转诊的优势并不明显。而未来起付线的减免,将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郑州市在分级诊疗建设暨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上提到,在医保政策上调整,加大基层报销比例,将让在基层看病的患者得到实惠。

  这在薛宗贵看来是一大利好,“这应该是促进分级诊疗的重要措施,在医保都可以报销的情况下,如果基层报销比例提高,就能留下很大一部分人。”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只是一个调节手段,“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病人分了分,那分级诊疗的意义将等于零。”

  河南商报记者在走访中遇到了市民王老先生。老人在大医院治疗动脉栓塞一周,病情稳定,想带着治疗方案来社区卫生中心继续治疗,得知社区没有相关的溶栓药,老人扫兴而去。目前,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是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物,而大医院除了基本药物外,还有很多品种。

  不过,10月24日郑州市分级诊疗建设暨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上曾提到,未来有望实现医保用药全面衔接。

“社区能力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薛宗贵说,好的政策,一定要有好的措施做配套,让老百姓不再看病难、看病贵才是根本。“另外,也需要大家有个更充分的认识,比如在基层看病,很多药是更加便宜的,很多市民不知道。”


来源: 河南商报
网友评论 已有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

评论列表

热门标签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