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医师助手 医疗技术 【适宜技术】骨伤类—理筋技术(上)

【适宜技术】骨伤类—理筋技术(上)

2018-04-04 阅读(4685)

手法治疗技术历史悠久,理筋手法是手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骨伤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它是医生运用手指、掌、腕、臂的劲力,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筋伤部位,通过各种手法的技巧及其力量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达到治病疗伤、整复愈伤的目的。理筋手法虽然不同于药物治疗,但是其基本理论仍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尤其以经络学为重要理论基础。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理筋手法又是一种以力学为特征的物理疗法,所以理筋手法的内涵是以中医学和现代科学为基础的。在治疗过程中,理筋手法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贯穿局部与整体,兼顾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即注重局部损伤的变化,又重视脏腑气血的盛衰,并以八纲辩证、脏腑、气血等辩证为治疗依据,根据损伤的虚实、新旧、轻重缓急等具体情况而选择应用。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按法

1.指按法

【医生体位】站位,坐位。

【患者体位】卧位,坐位,站位。

【操作方法】医生以拇、食、中指的指腹,或以食指、中指屈曲之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部按压于施术部位,手指主动发力,垂直向下施压,直至局部产生酸、胀得气的感觉后持续片刻再放松,即所谓“按而留之”。

【适用部位】全身。

【功效(作用)】通经活络,解痉止痛。

【适应症】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筋膜炎,风寒痹痛,肢体酸痛,麻木等各种筋伤及头痛,眩晕,健忘,失眠,心悸,胃痛等。

【禁忌症】局部感染、破溃、出血和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孕妇腹部。

【注意事项】按压力要由轻到重,方向与受力面垂直,稳而持续,压而不动,使得作用深透。最后缓慢收力,不可突施暴力。医生应修剪指甲,避免刺伤皮肤。

2.掌按法

【医生体位】站位,坐位。

【患者体位】卧位,坐位。

【操作方法】医生上肢伸直,腕关节背伸,以掌根、鱼际、全掌或双掌重叠紧贴施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上半身的重量,使力通过上臂、前臂、腕关节传至掌部,垂直向下按压。持续数秒后放松,做到“按而留之”。

【适用部位】全身。

【功效(作用)】通经活络,松解粘连,调整骨缝,纠正错位。

【适应症】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胸胁迸伤,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肌劳损,腰背部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坐骨神经痛,骶髂关节损伤,腓肠肌痉挛,腰骶部和下肢筋伤,腹痛等。

【禁忌症】局部感染、破溃、出血和有骨质破坏、严重骨质疏松及明显出血倾向者。孕妇腰、腹部。

【注意事项】本法特点是接触面大,刺激柔和,按压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作用充分透达到组织深部,用力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3.肘按法

【医生体位】站位,坐位。

【患者体位】卧位,坐位。

【操作方法】医生肘关节屈曲,以肘尖或肘关节的尺骨近段着力于施术部位上,不可移动,用上半身的重量,由轻而重地垂直向下持续按压,以局部有酸、胀得气的感觉为度,得气后持续数秒后再放松。

【适用部位】肩部,腰背部,臀部,下肢部。

【功效(作用)】通经活络,解痉止痛。

【适应症】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背部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骶髂关节损伤,腓肠肌痉挛,腰骶部和下肢筋伤等。

【禁忌症】局部感染、破溃、出血和有骨质破坏、严重骨质疏松及明显出血倾向者。孕妇腰、腹部。

【注意事项】本法刺激性较大,较适宜于软组织丰满、病位深在之处,用力大小、时间应适度,避免造成局部损伤。

(二)扳法

1.颈椎扳法

(1)坐位颈椎斜扳法

【医生体位】站位。

【患者体位】坐位。

【操作方法】患者颈项部放松,头略前倾或中立位。医生站立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扶按患者头顶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颏部并轻轻向上牵引,两手协同施力,使其头部向一侧缓缓旋转,当旋转至最大程度而有阻力时,顺势施以小幅度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适用部位】颈部。

【功效(作用)】舒筋活络,松解粘连,调整关节,矫正错位。

【适应症】落枕,颈椎病,外伤后颈椎关节功能障碍等。

【禁忌症】颈椎骨折、结核、肿瘤、严重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颈部血管硬化明显而伴有严重眩晕及颈髓损伤者。

【注意事项】扳动时要顺应、符合颈椎关节的运动规律,不可逾越其生理活动范围,以免损伤脊髓或神经根。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亦不可强求关节的弹响声。对于有先天颈椎融合、后纵韧带骨化者要适当减少旋转幅度。对有颈椎内固定者要慎用。

(2)仰卧位颈椎斜扳法

【医生体位】坐位。

【患者体位】仰卧位。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医生坐于患者床头,一手托住患者枕后部,一手握住其下颌部,两手协调施力,先缓慢地将颈椎向头端方向牵引,在牵引的基础上将头转向一侧,当遇到阻力时顺势向同侧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机,用力要快而稳。

【适用部位】颈部。

【功效(作用)】舒筋活络,松解粘连,调整关节,矫正错位。

【适应症】颈部筋伤,落枕,颈椎病,颈椎后关节紊乱症,外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

【禁忌症】颈椎骨折、结核、肿瘤、严重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颈部血管硬化明显而伴有严重眩晕及颈髓损伤者。

【注意事项】扳动时要顺应、符合颈椎关节的运动规律,不可逾越其生理活动范围,以免损伤脊髓或神经根。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亦不可强求关节的弹响声。对于有先天颈椎融合、后纵韧带骨化者要适当减少旋转幅度。对有颈椎内固定者要慎用。

(3)颈椎旋转扳法

颈椎定点旋转扳法

【医生体位】站位。

【患者体位】坐位。

【操作方法】以向右扳为例。患者坐于矮凳上,嘱其颈项部放松。医生站于患者后方,以左手拇指推顶在患者病变颈椎棘突(或横突)旁,用右手(或肘窝)托住下患者下颏部,令患者低头屈颈15~30度,然后嘱其顺着医生的右手在屈曲状态下向右慢慢转头,当旋转到最大限度而遇有阻力时,医生顺势施以小幅度快速的向右扳动,同时,推顶棘突的拇指向右用力推压,两手协调动作,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有时医生拇指下亦有轻微的位移感。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机,要用“巧力寸劲”,动作要快而稳。用肘窝托患者下颏操作时,可以先垂直向上牵引颈椎片刻,然后再做旋转扳动。

【适用部位】颈部。

【功效(作用)】舒筋活络,松解粘连,调整关节,矫正错位。

【适应症】颈部筋伤,落枕,颈椎病,颈椎后关节紊乱症,颈肩综合症,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

【禁忌症】颈椎骨折、结核、肿瘤、严重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颈部血管硬化明显而伴有严重眩晕及颈髓损伤者。

【注意事项】扳动时要顺应、符合颈椎关节的运动规律,不可逾越其生理活动范围,以免损伤脊髓或神经根。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亦不可强求关节的弹响声。对于有先天颈椎融合、后纵韧带骨化者要适当减少旋转幅度。对有颈椎内固定者要慎用。

(4)颈椎旋(转)提法

【医生体位】站位。

【患者体位】坐位。

【操作方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并做最大限度屈曲,达到有固定感。医生上身前倾,胸部靠紧患者后枕部,以肘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3~5秒钟后,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机,用力要快而稳。

【适用部位】颈部。

【功效(作用)】舒筋活络,松解粘连,调整关节,矫正错位。

【适应症】颈部筋伤,落枕,颈椎病,颈椎后关节紊乱症,颈肩综合症,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

【禁忌症】颈椎骨折、结核、肿瘤、严重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颈部血管硬化明显而伴有严重眩晕及颈髓损伤者。

【注意事项】扳动时要让患者主动旋转、屈曲至最大限度时进行扳动,不可使用暴力,不可逾越颈椎的生理活动范围,以免损伤脊髓或神经根。对于有先天颈椎融合、后纵韧带骨化者要适当减少旋转幅度。对有颈椎内固定者要慎用。

2.胸椎扳法

(1)扩胸牵引扳法

【医生体位】站位。

【患者体位】坐位。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十指交叉相扣抱于颈后部。医生站于患者后方,一脚尖踏于方凳上,并以该侧膝关节抵住其背部胸椎病变处,两手分别握扶患者两肘。先嘱患者作前俯后仰运动,并配合深呼吸。即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如此活动数遍后,待患者身体后仰至最大限度时,医生随即用“巧力寸劲”将其两肘部向后方突然拉动,与此同时膝部向前顶抵,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适用部位】胸背部。

【功效(作用)】舒筋活络,松解粘连,调整关节,矫正错位。

【适应症】胸胁迸伤,胸椎后关节紊乱症,胸椎外伤后关节粘连和活动障碍等。

【禁忌症】胸椎骨折,诊断不明确的脊柱损伤及有脊髓症状者。脊椎严重骨质增生、强直或骨质疏松的老年人。

【注意事项】发力时机要准,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

(2)胸椎对抗扳法

【医生体位】站位。

【患者体位】坐位。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两手十指交叉抱于颈后部。医生站在患者后方,两手臂自其两腋下伸入,并握住其前臂下段,一侧膝部顶压住病变胸椎棘突处。然后握住前臂的两手用力下压,两前臂则用力上抬,将其脊柱向上向后牵引,而抵顶患椎的膝部也同时向前向下用力,与前臂的上抬形成对抗牵引。持续牵引片刻后,两手、两臂与膝部协同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突然而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适用部位】胸背部。

【功效(作用)】调整关节,矫正错位。

【适应症】肋椎关节错位,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等。脊柱与内脏相关疾病。

【禁忌症】胸椎骨折,诊断不明确的脊柱损伤及有脊髓症状者。脊椎严重骨质增生、强直或骨质疏松的老年人。

【注意事项】发力时机要准,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

3.腰椎扳法

(1)腰椎斜扳法

【医生体位】站位。

【患者体位】侧卧位。

【操作方法】患者健侧下肢紧贴床面伸直,患侧下肢在上,屈髋屈膝各约90°,腰部放松。医生一手(或肘部)按压在患者的肩部,另一手(或肘部)按压在患者的臀部,然后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缓缓交错推扳,当感到有明显阻力时,再突然施加一个瞬时的大幅度推扳,使腰部产生旋转,此时常可闻及“咯嗒”的响声。医生亦可让患者俯卧,一手扳住患者的肩部,另一手按住患者的臀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使腰部产生后伸和旋转活动。

【适用部位】腰部。

【功效(作用)】舒筋通络,解痉止痛,调整关节,矫正错位。

【适应症】腰部筋伤,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椎间盘突出症,假性腰部滑脱症。

【禁忌症】腰椎骨折、结核、肿瘤,诊断不明的脊柱、脊髓损伤,严重腰椎骨质增生、强直或骨质疏松者。孕妇。

【注意事项】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亦不可强求关节的弹响声。急性腰椎神经根炎和神经根极度卡压者慎用。

(2)腰椎定点扳法

腰椎旋转复位法

【医生体位】坐位。

【患者体位】坐位,卧位。

【操作方法】以向右扳为例。患者坐于方凳上,腰部放松,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助手面对患者站立,用两腿夹住患者左腿,双手按住大腿根部,以维持患者下半身固定。医生坐于患者后方,左手拇指抵在患椎的棘突旁,右手自患者右腋下穿过,绕至颈后,以手掌扶握其颈项部;首先嘱患者腰椎慢慢前屈、右旋,待处于最大限度时,医生右手瞬时用力将腰椎向右旋转扳动,左手拇指同时用力向右推顶棘突,常可闻及“咯嗒”的响声或感到拇指下有棘突轻微的位移感。

【适用部位】腰部。

【功效(作用)】舒筋通络,解痉止痛,调整关节,矫正错位。

【适应症】腰部筋伤,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椎间盘突出症,假性腰椎滑脱症等。

【禁忌症】腰椎骨折、结核、肿瘤,诊断不明的脊柱、脊髓损伤,严重腰椎骨质增生、强直或骨质疏松者。孕妇。

【注意事项】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亦不可强求关节的弹响声。急性腰椎神经根炎和神经根极度卡压者慎用。

(3)腰部后伸扳法

【医生体位】站位。

【患者体位】俯卧位。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两下肢并拢,自然放松。医生一手按压于患者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住其两下肢膝关节上方并缓慢上抬,使其腰部后伸。当后伸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协调施力,同时作相反方向的瞬时用力扳动。

【适用部位】腰部。

【功效(作用)】舒筋通络,解痉止痛,调整关节,矫正错位。

【适应症】腰部筋伤,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假性腰部滑脱症,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骶髂关节损伤等。

【禁忌症】腰椎骨折、结核、肿瘤,诊断不明的脊柱、脊髓损伤,严重腰椎滑脱、椎管狭窄、强直或骨质疏松者。孕妇。

【注意事项】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急性腰椎神经根炎和神经根极度卡压者慎用。

(三)背法

1.后伸背法

【医生体位】站位。

【患者体位】站位。

【操作方法】医生与患者背靠背站立,两臂从患者腋下穿过,以肘窝挎住患肢肘窝,双肘屈曲相互反扣。然后屈膝、弯腰挺臀,将骶部对准患者的腰部。慢慢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足离开地面,行上下或左右晃动,待患者腰部放松时,快速地伸膝屈髋挺臀,以加大对患者腰部的后伸牵引幅度。

【适用部位】腰部。

【功效(作用)】舒筋通络,调整关节,矫正错位。

【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滑膜嵌顿,急性腰扭伤,胸胁迸伤,腰骶关节错位,岔气等。

【禁忌症】年老体弱,严重骨质疏松和重度高血压者。

【注意事项】伸膝屈髋挺臀的动作要协调连贯。操作时间不可过长,以防止颅内压增高而出现不良反应。操作完毕后,慢慢将患者放下,防止患者因体位性改变和颅内压改变而跌倒。

2.侧背法

【医生体位】站位。

【患者体位】站位。

【操作方法】以治疗右侧为例。患者站立,右侧上肢置于医生颈后。医生站立于患者右侧,以左髋顶住患者右髋部,左手扶住患者腰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医生右脚向右跨出一步并带动患者向右侧曲,至最大限度时,医生以左髋瞬间向左推顶患者的右髋,以加大患者腰部右屈的角度,随即将患者慢慢放下,防止患者因体位性改变和颅内压改变而跌倒。整个动作要协调连贯。

【适用部位】腰部。

【功效(作用)】解痉止痛,正骨理筋。

【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滑膜嵌顿,急性腰扭伤,胸胁迸伤,岔气。

【禁忌症】年老体弱,骨质增生、骨质疏松严重者。

【注意事项】操作时间不可过长,以防止颅内压增高而出现不良反应。

(四)拨法(弹拨法、拨络法)

1.拇指拨法

【医生体位】站位,坐位。

【患者体位】坐位,卧位,站位。

【操作方法】以拇指指腹或指尖按于肌束、肌腱、韧带、经络、筋结等的一侧,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待有酸胀感时,按垂直于肌束、肌腱、韧带、经络、筋结等走行的方向,象拨动琴弦一样进行往复用力的拨动。一般以3~5次为宜。亦可将另一手手掌置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进行操作,可增强刺激作用。

【适用部位】颈部,肩部,腰背部,臀部和四肢。

【功效(作用)】舒筋散结,松解粘连,解痉止痛。

【适应症】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腰背筋膜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臀上皮神经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腘绳肌损伤,肌腱周围炎,腱鞘炎,滑囊炎,肌肉、肌腱、韧带、神经损伤,肌腱粘连和各种急慢性筋伤等。

【禁忌症】肌腱断裂和局部皮肤感染、破溃、出血者。

【注意事项】用力要由轻到重,实而不浮,拨动时拇指不能在皮肤表面有摩擦移动,而应带动肌纤维或肌腱韧带一起滑动。医生指甲应剪短,并修磨圆整。

2.肘拨法

【医生体位】站位,坐位。

【患者体位】坐位,卧位。

【操作方法】医生以尺骨鹰嘴着力于施治部位,逐渐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待局部有酸胀感时,按垂直于肌腱、肌腹、筋结的方向,进行前后或左右的往返用力拨动。一般3~5次为宜。

【适用部位】腰背部,臀部,下肢部。

【功效(作用)】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消瘀散结,松解粘连。

【适应症】腰背筋膜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

【禁忌症】局部皮肤感染、破溃、出血者和孕妇。

【注意事项】用力要由轻到重,不要在皮肤表面上摩擦移动。

(五)擦法

【医生体位】站位,坐位。

【患者体位】坐位,卧位,站位。

【操作方法】医生以手指或鱼际或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放平,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运动,通过肘、前臂和腕关节,带动手指或鱼际或手掌,做上下或左右方向的直线擦动,使局部产生微热和舒适感。频率100~120次/分。

【适用部位】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上肢部,下肢部。

【功效(作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健脾和胃,止咳平喘。

【适应症】颈椎病,落枕,腰背痛,腰肌劳损,风寒痹痛,四肢伤筋,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头痛,风寒外感,咳嗽,哮喘等。

【禁忌症】局部皮肤感染、破损、过敏和有皮疹及出血倾向者。静脉曲张。

【注意事项】着力部要紧贴皮肤表面,不宜过度施压;力量要均匀,动作要连续。对婴幼儿和皮肤娇嫩者施术时,宜先用润滑剂,以防擦破皮肤。

(六)踩跷法

【医生体位】站位。

【患者体位】俯卧位。

【操作方法】患者躯体下垫软枕。医生双手扶持支架,以控制和调节自身体重和踩踏对治疗部位所施加的力量,然后以单足或双足(或其足尖或足跟)在不同部位、穴位上施以点、揉、推、搓等操作,并作轻微的弹压动作。踩的部位、顺序、方法、力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随时调整。操作过程中,嘱患者做深呼吸配合,随着踏跳的起落,张口一呼一吸,切忌屏气。

【适用部位】腰背部,下肢部。

【功效(作用)】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松解粘连,调骨理筋。

【适应症】腰背筋膜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腰肌劳损,腰椎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腓肠肌痉挛等。

【禁忌症】年老体弱,孕妇和严重内脏、脑血管疾患、骨质疏松、腰椎滑脱者。

【注意事项】操作时不可在同一部位停留时间过长,治疗中患者如有心慌等不适时要立即停止。弹跳要轻巧,防治造成骨折。妇女经期和强直性脊椎炎已有骨性强直者慎用。

(七)戳法

【医生体位】站位,坐位。

【患者体位】卧位,坐位,站位。

【操作方法】医生用手指或手掌在施术部位快速按压,当按压到一定深度时,同时进行顺势的小幅度的滑动。

【适用部位】颈部、肩部、背部、腰部、骶尾部、髋部、上肢部、下肢部。

【功效(作用)】疏通经络,调整骨缝,解痉止痛。

【适应症】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腰背筋膜炎,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臀上皮神经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腘绳肌损伤,肌腱周围炎,肌肉、肌腱、韧带、神经损伤,骨节错缝,各种筋伤等。

【禁忌症】局部皮肤感染、破损,肌腱和韧带断裂,神经、血管损伤。

【注意事项】戳即戳按之意,部位要准确,按到一定深度时,再做小幅度滑动。

来源: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网友评论 已有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

评论列表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