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运动防跌倒:脑卒中患者平衡训练的3个黄金动作
2025-06-25
阅读(246)
脑卒中,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诸多后遗症,其中平衡功能障碍导致的跌倒风险尤为突出。跌倒不仅会引发骨折、软组织损伤等身体伤害,还可能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进一步限制其活动能力,影响康复进程。而主动运动中的平衡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恢复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为大家介绍三个脑卒中患者平衡训练的黄金动作。单腿站立训练主要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的支撑能力和平衡控制能力进行强化。当我们进行单腿站立时,身体的重心会更多地集中在支撑腿上,这就要求下肢肌肉,尤其是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臀部的臀中肌等,必须更加用力地收缩来维持身体的稳定。同时,身体的平衡感主要依赖于内耳的前庭系统、视觉系统以及本体感觉系统的协同工作。单腿站立时,这些系统会接收到更强烈的刺激,从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功能,提高身体的平衡控制能力。患者可以双手扶住稳固的椅子或墙壁,双脚与肩同宽站立,保持身体挺直。然后,缓慢抬起一只脚,尽量使脚离开地面,保持单腿站立姿势。刚开始时,可能只能坚持几秒钟,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渐延长站立时间。当能够稳定地单腿站立30秒以上后,可以尝试闭上眼睛进行训练,进一步增加难度。需要注意的是,训练过程中要保持呼吸均匀,避免憋气。在进行单腿站立训练时,一定要选择安全的环境,周围最好有家人或护理人员陪同,以防跌倒受伤。如果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休息片刻后再尝试。训练的强度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度进行调整,避免过度疲劳。坐立转换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动作,它涉及到下肢、躯干以及上肢等多个部位的协同运动。从坐姿到站姿的转换过程中,下肢肌肉需要发力将身体向上推起,同时躯干肌肉要保持稳定,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上肢则可以辅助用力,帮助身体完成转换动作。这个动作能够锻炼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对于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坐在高度合适的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与肩同宽。双手可以放在大腿上或身体两侧。然后,缓慢地向前倾斜身体,同时双脚用力蹬地,双手也可以适当用力撑起身体,将身体从坐姿转换为站姿。站稳后,再缓慢地坐下,重复进行动作。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稳定,避免突然起身或坐下导致失去平衡。椅子的高度要适中,以患者能够轻松完成坐立转换为宜。如果椅子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训练的难度和风险。训练时,患者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感受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和力量的变化。如果患者在转换过程中出现困难,可以先借助辅助器具,如扶手等,逐渐减少对辅助器具的依赖。重心转移训练模拟了人体在日常活动中重心的变化过程,如行走、转身等。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身体重心的左右或前后移动,能够锻炼患者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调节能力。当身体重心发生转移时,下肢肌肉需要根据重心的变化及时调整用力方向和大小,以保持身体的稳定。这种动态的平衡训练能够提高患者在实际生活中的应对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患者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可以自然下垂或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缓慢地将身体重心向左移动,使大部分体重落在左脚上,感受右脚的轻微抬起。保持几秒钟后,再将重心缓慢移回中间,然后再向右移动,重复进行动作。同样,也可以进行前后方向的重心转移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的挺直,避免弯腰或倾斜。重心转移的幅度要逐渐增大,但不要超过患者的承受能力。训练过程中,患者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如果出现头晕、摇晃等不稳定的情况,要及时停止训练。可以在训练前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活动关节、拉伸肌肉等,以减少受伤的风险。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坚持进行单腿站立、坐立转换和重心转移这三个黄金动作的主动运动训练,患者能够逐渐提高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和独立。
来源: 基层医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