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医师助手 医疗技术 【适宜技术】骨伤类—练功康复技术(上)

【适宜技术】骨伤类—练功康复技术(上)

2018-08-06 阅读(5369)

练功康复技术(疗法)又称功能锻炼,古称导引,是指通过肢体运动的方法来防治伤病,增进健康的一种疗法。传统的练功在肢体运动的同时还强调调神与调息,运用肢体运动与意、气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的伤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数千年来一直为历代医家所应用,是中医伤骨科有效的传统疗法之一。


一、练功疗法的分类、作用和注意事项


练功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伤病的性质、程度、部位及骨折整复后的稳定情况制定练功计划,并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了解患者在练功过程中有无偏差,及时调整内容与运动量。一般情况下,体质较差者或肢体有伤的患者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先根据伤病或体质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局部练功方法,以增加体力或尽快地恢复肢体功能。然后,在全身情况许可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全身练功的锻炼功法,以进一步增强体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指导患者了解练功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患者练功的主观能动性,坚定其练功的信心与耐心。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可使患者在练功时克服畏痛、焦虑等各种杂念,专心致志用意识指导练功动作,在肢体运动的同时亦达到调心宁神的目的,是使患者自觉坚持练功,达到防治疾病的关键之一。


练功活动应以主动练功为主,被动练功为辅,在练功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少到多,逐渐加大,动作由简到繁。练功时不应引起疼痛,即使引起轻微的疼痛,练功结束后疼痛应随即减轻或消失。如果练功后疼痛不减或局部肿胀,应及时检查,调整练功方法,及时调整或减少练功的运动辐度与运动量,以免加重损伤,延缓恢复。


在练功活动中,在肢体运动的同时,可指导患者同时进行调息与调心,从而提高练功的保健治疗作用。调息即指在肢体运动时配合呼吸,不同的功法有不同的调息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局部锻炼可采用肢体开、伸、起动作时作吸气运动;合、屈、落动作时作呼气运动。调心亦叫调神,指在练功时,患者应排除各种杂念以入静。除运动部位外,其他部位尽可能放松,做到用意识引导动作。练功同时配合调息与调神,有调动和培养自身的生理潜能,达到提高免疫能力、调和脏腑功能、益寿延年的作用。


练功次数以每日2~3次为宜,局部锻炼每次约15~30分钟,全身锻炼每次为30~60分钟,以不感到疲劳为宜。练功时思想要集中,动作正确、缓慢,不宜在疲劳、食后与饥饿时练功。骨折后期的练功,可配合热敷、熏洗、擦外用药水、药酒、药汕及按摩、理疗等方法。练功应选择空气新鲜的地点,室内、外均可,要注意四时的气候,注意保暖,特别应注意避免风寒等外邪的侵袭,预防其他兼证。


二、全身各部位练功方法


(一)颈项功(每个动作重复12~36次)


1.与项争力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距离与肩同宽(或取坐位),两手叉腰。

(2)动作要领:①抬头望天;②还原;③低头看地;④还原。上身腰部不动,抬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呼吸自然并逐渐加深。(见图1)

(3)作用:增强颈项部肌肉的力量,可辅助治疗颈部扭伤、颈部劳损、颈椎肥大和颈椎综合征引起的颈、项背肌肉酸痛,防止颈椎伸屈功能障碍。如能配合热敷,则效果更好。


2.往后观瞧


(1)预备姿势:同上势。

(2)动作要领:①头颈向右后转,眼看右后方;②还原;③头颈向左后转,眼看左后方;④还原。(见图2)

(3)作用:同上势。可与上势配合锻炼,是颈部常用的功能疗法,可防止颈椎旋转障碍。


3.颈项侧弯


(1)预备姿势:同上势。

(2)动作要领:①头颈向左侧弯;②还原;③头颈向右侧弯;④还原。(见图3)

(3)作用:同上势。可与上势配合锻炼。本法可防治侧屈功能障碍。


4.往后观瞧


(1)预备姿势:同上势。

(2)动作要领:①头颈前伸并侧转,向右前下方,眼看前下方似向海底窥探一样;②还原;③头颈前伸并侧转向左前下方,眼看前下方;④还原。转动时吸气,还原时呼气(见图4)

(3)作用:同上势。


5.回头望月

(1)预备姿势:同上势。

(2)动作要领:①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转,眼看右后上方,似向天空望月亮一样;②还原;③头颈向左后上方尽力转,眼看左后上方;④还原。转动时吸气,还原时呼气。头颈转动时不必向前伸出。(见图5)

(3)作用:同上势。本法动作速度要慢,特别是年龄较大,又有头眩感觉者。本法可与扳项手法配合应用。


6.颈椎环转


(1)预备姿势:同上势。

(2)动作要领:头颈向左右环绕一周。(见图6)

(3)作用:同上势。本势必须在上述三势轻松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急、慢性颈部伤筋。颈部骨折、脱位及脊髓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禁用。



(二)肩臂功(每个动作重复12~36次)


1.上提下按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距离与肩同宽,两臂下垂。

(2)动作要领:①屈肘上提,两掌与前臂上颌骨,提到胸前与肩平,掌心向下;②两掌用力下按,至两臂伸直为度。上提时肩部用力,下按时手掌用力,肩部尽量放松。动作宜慢,呼吸均匀自然。(见图7)

(3)作用:增强肩关节活动能力,对肩部风湿、外伤引起的粘连、疼痛有防治作用。


2.左右开弓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距离与肩同宽,两掌放目前,掌心向外,手指稍屈,肘斜向前。(见图8①)

(2)动作要领:①两掌同时向左右分开,手掌渐握成虚拳,两前臂逐渐与地面垂直,胸部尽量向前挺出;(见图8②)②两掌仍屈肘,两掌放开,掌心向外,恢复预备姿势。拉开时二臂平行伸开,不宜下垂,肩部稍用力,动作应缓慢,逐渐向后拉,使胸挺出。

(3)作用:发展肩部肌肉力量,恢复肩关节外旋活动正常功能,因肩关节粘连而影响“梳头”等外旋动作时适用。


3.按胸摇肩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距离与肩同宽,两肘屈曲,右手压在左手上,掌心向里,放在胸部。

(2)动作要领:①两手相叠自左向右轻按胸部及上腹部、小腹部,上下左右回旋;②两手相叠,自右向左轻按胸部及上腹部、小腹部,上下左右回旋,眼睛向上看。每一呼气或吸气,两手轻轻按摩回旋一周。上身挺直,两手不宜用力。(见图9)作完上述动作后,可改为不按胸,两手握拳,肘关节屈曲,预备姿势同“左右开弓”,随后自前向后摇肩关节一周,过去称为小摇肩。

(3)作用:同上势,可作为练习“轮转辘轳”的前阶段。


4.双手托天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两掌平屈,两手放在腹部,手指交叉,掌心向上。(见图10①)

(2)动作要领:①反掌上举,掌心向上,同时抬头眼看手掌;(见图10②)②还原。初起可由健肢用力帮助患臂身上举起,高度逐渐增加,以患者不太疼痛为度。并通过爬墙及拉滑车等辅助锻炼来帮助患肢上举。

(3)作用:对恢复肩关节的功能,辅助治疗某些肩部陈伤酸痛有效,如手臂因劳损及风湿而不能前屈上举等。初练时适当掌握高度,不要勉强上举,避免剧痛而产生顾虑,可先练本势,等前屈上举好转后,改练双手举鼎动作。


5.双手举鼎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距离与肩同宽,两前臂屈肘上举,两手虚握拳,平放胸前,高与肩平。(见图11①)

(2)动作要领:①两手松开,掌心向上,两手如托重物,两臂向上直举,眼随两掌上举而向上看,两掌举过头顶,腕部用力;(见图11②)②两手逐渐下降,恢复预备姿势。上举时吸气,下降时掌渐握成虚拳,手指用力,如拉单杠引体向上。

(3)作用:锻炼肩部上举、下降的肌肉,对肩部、颈部软组织劳损酸痛,某些肩部慢性关节炎,或因手臂外伤及劳损、风湿而引起的不能上举,通过锻炼有助于恢复上举功能。对严重的肩关节粘连,可先练“双手托天”势。在初练时不要勉强上举,经过锻炼再逐渐举直。


6.弯肱拨刀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两臂下垂。

(2)动作要领:①右臂屈肘向上提起,掌心向前,提过头顶,然后向右下落,抱住颈项;左臂同时屈肘,掌心向后,自背后上提,手背贴于腰后;(见图12)②右掌自头顶由前下垂,右臂垂直后再屈肘,掌心向后,自背后上提于后腰部。左掌同时自背后下垂,左臂垂直后再屈肘,由身前向上提起,掌心向前,提过头顶,然后向左下落,抱住颈项。右臂上托时吸气,左臂上托时呼气,头随手背上托过顶时仰头向上看,足跟微提起。

(3)作用:锻炼肩关节的上举及内旋活动,同时对脊柱姿势不良所致的腰与骶尾部酸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7.单臂摘果


(1)预备姿势:同上势。

(2)动作要领:①右臂屈肘向上提起,掌心向外,提过头顶,右掌横于顶上,掌心向上;左臂同时屈肘,掌心向后,自背后上提于后腰部;(见图13)②右掌自头顶由前下垂,右臂垂直后再屈肘,掌心向后,自背后上提于后腰部。左掌同时自背后下垂,左臂垂直后再屈肘,由身前向上提起,掌心向外,提过头顶,左掌横于顶上,掌心向上。右臂上托时吸气,左臂上托时呼气,头随手背上托过顶时仰头向上看,足跟微提起。

(3)作用:同上势。


8.轮转辘轳


(1)预备姿势:左手叉腰,右手下垂。

(2)动作要领:①右臂屈自下向前,向上,再向后摇一圈;(见图14)②右臂自下向后,向上,再向前摇一圈;③、④左臂动作与右臂动作相同,用力要轻柔,臂部应放松。本势在早期可稍弯腰进行锻炼,可做“前后摆动”“弯腰划圈”。

(3)作用:可防治骨折、关节脱位以及各种扭伤后遗症的关节强直及肩周炎的关节粘连。为预防健侧发病,健侧应同时进行锻炼。


9.背手抬拉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双手向后反背,健侧之手握住患手。

(2)动作要领:用健手牵拉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抬拉,或用棍棒及手上拉,或用毛巾做擦澡动作,反复进行。(见图15)

(2)作用:恢复肩关节的后伸功能。


10.屈肘挎篮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两手下垂。

(2)动作要领:①右手握拳,前臂向上,渐渐弯曲肘部;(见图16)②渐渐伸直还原;③左手握拳,渐渐弯曲肘部;④渐渐伸直还原。

(3)作用:增强上臂肌力,有助于恢复肘关节伸屈功能,适用于治疗肘部骨折及脱位的后遗症。


11.旋肘拗腕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左手叉腰,右上肢屈肘上举。(见图17)

(2)动作要领:①右手握拳,做前臂旋前动作;②随后渐渐旋后,上臂尽量不动;③还原;④改右手叉腰,左手作同样动作。

(3)作用:同上势紧密配合,可增强上臂及前臂肌力,恢复关节伸屈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



来源: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网友评论 已有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

评论列表

友情链接

Links